他写腾冲热海:“跃出之势,风水交迫,喷若发机,声如吼虎,其高数尺,坠涧下流,犹热若探汤。”
在北海湿地,他看到几位渔夫割草为舟在湖面划行而不沉,湖面漂浮的草排随波逐流,一日景致变化无穷,他感叹好一片人间净土,写下“海子大可千亩,中皆芜草青青,下如草浮结而成者,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能起。”
打卡道教名山云峰山,他写下:“箐树蒙蔽,如翠涛沉雾,深深在下,而莫穷端倪,惟闻猿声千百,唱和其间。”


腾冲科学家论坛,源自西南联大的辉煌历史,源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与云南人民的深厚情谊,更源自以顾秉林、许智宏、饶子和三位老校长为代表的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、教育、人才、创新事业的不懈探索。
2020年12月,顾秉林、许智宏、饶子和三位院士调研腾冲时提出,腾冲气候宜人,海拔高度、区位环境、历史文化、生物多样性等优势特点,与达沃斯小镇非常相似,非常适合于让科学家远离城市的喧嚣,仰望星空、探求真理,来一场科学的思想旅行,并提出学习借鉴“达沃斯小镇”与“达沃斯论坛”理念,策划举办“腾冲科学家论坛”。
时间回到一年前。2022年,首届腾冲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,世界反响强烈。人们不由得将目光锁定这座极边之城。
如今,论坛成果已然显现——签约人才引进项目90多个,招商引资项目100多个,投资总额超620亿元。腾冲科学家论坛,正在成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的又一崭新平台。
在北海湿地,他感叹:“海子大可千亩,中皆芜草青青,下如草浮结而成者,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能起。”
腾冲境内拥有独特的火山地热资源,覆盖率达70.7%的森林资源,蕴藏量达130多万千瓦的水能资源。
横贯全境的高黎贡山动植物种类繁多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“生物多样性保护圈”,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。在这个“自然博物馆”里,有2100多种高等植物争奇斗艳,1300多种动物在此繁衍生息,被誉为“物种基因库”。

这些既是自然财富、生态财富,也是科研财富、经济财富,为科研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。
当然,云南的蓝天白云、绿水青山,无疑也是科学家们仰望星空、放飞思想、探索真理的理想之地。
古时,腾冲是通往缅甸、印度等南亚国家的西南古道必经之地,中外商贾在此互通货物。20世纪20年代,甚至被世人誉为“小上海”。

腾冲素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,马帮文化、侨乡文化、翡翠文化、家国文化汇聚一处、代代相袭,文化渊源极深。
走过火山石铺就的小路,和顺图书馆矗立眼前。这座图书馆是腾冲人归国后集资兴办的,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。


设立腾冲科学大奖,奖金1000万元,这是首个在大陆地区倡设发起、面向国内外评选的科学技术奖,也是国内首个以边陲城市命名的科学技术奖。

为了让广大科技人才安心舒心创业,云南大力实施“兴滇英才支持计划”,省级每年拿出不低于40亿元,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。推出“兴滇惠才卡”,提供子女就学、交通出行、医疗保障等20余项服务。
对设在云南的院士工作站、专家工作站,每年给予180万元、90万元的经费支持,院士领衔的项目,成熟一个支持一个。
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,改革权益分享机制,加大财政奖补力度,推动科技成果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生产线”。
策划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0个,金额超过500亿元,征集了1000多个重大科技合作需求,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与转化应用对接等活动。
来源:云报客户端 云南网
编辑:张晓橙 普娅鑫 李熙临 李楠